“临街是白墙,村头建牌坊。广场和亭子,村村一个样……”这是一首关于乡村建设的“打油诗”。好看并不是乡村改造的关键,没有文化内涵的乡村,很容易被“千村一面”。乡村振兴中有产业振兴,更有文化振兴。乡土文化里饱含传统价值观,是维系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灵魂,需要我们去保护、挖掘、利用。
村名的背后,藏着一个人或一件事;村庄的建筑格局,是千百年择优而居的生存状态;聚落的形态,来源于一个望族或一段历史;村庄风水, 包含着先祖生存的智慧。可以说,是人们享受、体验乡村魅力,感受乡村生活,欣赏乡村景观的重要载体。
・ 传统聚落:古建筑、传统民宿、乡村街道、特色村巷、牌坊、石窟、遗址、宗教场所;
民风民俗“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利用其中积极的资源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来满足游客的需求,能够让整个乡村旅游的过程充满浓郁的差异性和地方性的文化体验。
・ 文化娱乐:文史、必赢入口音乐、戏剧、必赢入口民间艺术、民间舞蹈、民间杂技、艺术作品;
地域环境和自然资源决定了村民采用哪种生产方式从自然界中获取生存所需的材料,决定了村民们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乡村的景观。正是地域根基的不同,使得乡村间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乡村景观形成差异,体现在文化上就是乡村文化的原真性和独特性。
因此挖掘美丽乡村文化应该首先了解乡村所处的地域环境,从乡村村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乡村景观三个方面入手。
这些村庄,或因为重大事件,或由于重要人物,从一个单纯的地理名词转而拥有了自己独特的意义,并成为时代变迁的标志。也许,因为朝廷动荡才形成的隐居深山的村落;也许,因为战事所迫才保留的军事要塞;也许,因为某个政客、英雄豪杰或者文人墨客等传奇身世才形成一个乡村聚落......乡村文化的提炼,需要吃透这些隐藏在乡村背后的历史或人物,才能更好地选择符合且独特的文化属性,打造一个乡村的文化品牌。
对于当地居民来讲,是一种生活环境,也是一种生命印记。而对于游客,对一个乡村的认知,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认知,想要了解一个村落的故事,需要对本土文化有一种认同性,才能真正融入,感知这份文化。因此,本土文化的重新塑造,需要提炼一种让村民认同,游客感知的文化符号,这种符号,应该是一种“来自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东西,它可能是本土的建筑材料、可能是民族图腾、可能是生活素材......而这种文化符号,未来将应用在村落的景观环境、交通指引、建筑形态、文化演艺、产品包装等乡村系统中,成为一个村落的标记或者形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